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01 17:17
来源:本站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和市委市政府对慈善工作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社区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家门口慈善”服务,3月27日下午,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镇江市民政局、镇江市慈善总会联合召开全市社区慈善业务培训暨慈善项目建设动员会。会议通过专家授课、动员部署、经验交流,凝聚思想共识、增强行动自觉,明确目标任务、谋划慈善项目,共同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稳步实现“家门口慈善”服务市域全覆盖。
省内相关专家应邀作《关于社区慈善的实践探讨》专题讲座,市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就《慈善项目编制及管理要点》作深入解读。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大福作总结讲话,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吕纯贵、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莹分别主持社区慈善业务培训和慈善项目建设动员会,市民政局副局长陆敏作慈善项目建设动员讲话。丹徒区慈善总会、镇江经开区丁岗镇政府、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京口区四牌楼街道益家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交流发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相关处室,市直慈善项目合作单位、公益组织代表,各市、区委(党工委)社会工作部、民政局、慈善总会及相关科室,各镇(街道、园区)及民政服务站(慈善服务中心)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相关专家在讲座时说,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近年来,镇江全力推进基层慈善创新转型,切实提供“家门口慈善”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实践证明,“家门口慈善”服务,聚焦困难群众需求、聚集社区慈善资源、聚合社会爱心力量,“救”在群众身边、“助”在村社门口,百姓“推门即享”、“急难”及时解决,精准服务零距离、贴心守护全方位,党委政府认同认可、困难群众可观可感。“家门口慈善”就是社区慈善,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希望镇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力推动社区慈善事业走在前、当示范、作表率,为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
顾大福就下一步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重点要在“五个加强”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是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统一思想,形成行动自觉;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建设一支想为能为善为的慈善服务队伍;三是加强慈善资金募集,有序规范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四是加强“精准滴灌”,认真组织实施好慈善项目;五是加强主体责任落实,注重社会力量协作联动。把慈善的事当家事,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努力做好事、办实事。
吕纯贵在主持社区慈善业务培训时强调,要以学促行,争当慈善实践的“排头兵”;要以责促效,织密慈善服务的“保障网”;要以创促优,打造社区善治的“风向标”。以优质的社区慈善项目,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陆敏在慈善项目建设动员时指出,社区慈善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保障的“暖心工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要坚持以慈善项目为载体,推进社区慈善加快发展。深化思想认识,把准社区慈善项目的功能定位;聚焦重点,抓实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凝聚合力,构建项目推进的保障体系。以实干实绩把慈善项目打造成群众看得见、信得过、能参与的温暖工程。
陈莹就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提出四点意见,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二要构建联动体系,形成协同局面;三要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四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丹徒区慈善总会、镇江经开区丁岗镇政府、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京口区四牌楼街道益家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交流发言。据了解,镇江市自2023年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以来,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47件,组织志愿者服务1613场次,实施各类项目136个,支出帮扶资金2800多万元,受益群众1.87万人次
“依法有序发展社区慈善”已列入202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日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慈善事业,优化提升“家门口慈善”服务的指导意见》。随着“家门口慈善”服务的深入推进、全面覆盖,更多带着温度的慈善项目,将在全市城乡社区落地生根,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慈善服务,“大爱镇江”城市底色将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