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农村困难群众中,有的因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靠现有帮扶政策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遭遇生病、意外等情况,则无任何经济来源可以支撑。光伏发电,是近年来产业帮扶的一项创新之举,既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也适合作为慈善帮扶的重要方式。开展造血式慈善光伏解困项目,在无劳动能力的农村困难对象家庭住房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既可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连续二十年以上的发电收入也为家庭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收入来源,有利于长期稳定改善困难家庭生活条件,树立慈善品牌形象。
省慈善总会通过联合各地慈善总会开展慈善光伏解困项目,将造血型产业开发、绿色环保与慈善救助相结合,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省1万户农村最困难低保家庭的捐赠帮扶。项目采用两种实施方式:1、为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且自有住房具备安装条件的低保对象家庭免费安装分布式光伏设备;2、在村(居)公用住房屋顶或其他可利用空地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增收收益用于为符合项目救助条件的低保对象提供持续帮扶。
扬中市八桥镇红旗村村民袁明芳家的屋顶上,有16块深蓝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61岁的袁明芳佝偻着腰,站在小板凳上打开院子里的电箱,指着电表上的数字兴奋地说;“这一天已经发了快20度电,只要有太阳就有电,白天用电不用愁,能省一半的电费,用不完的电卖给供电公司,额外还有了收入。”2017年开始,扬中市慈善总会、市残联、八桥镇政府共同出资,为困难家庭安装每户5000瓦的光伏发电站,后期运营维护由专业人员上门服务,每年帮扶家庭都能获得3000元左右的‘阳光收益’。袁明芳说,钱不多,但对他们这个残疾人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补贴。
袁明芳有肢体残疾,老伴朱圣林是聋哑人,儿子儿媳都有智力残疾,孙子还在上小学。此前一家老小全靠一亩八分地的庄稼和朱圣林下地笼捕黄鳝维持生计。“运气好能有个2斤黄鳝,卖上100元,偶尔捕到点小鱼小虾算是加餐了,后来村里帮我们申请了低保和残疾补助,还安排我儿子去镇里的金波管材公司干点体力活。”袁明芳给记者算了笔账,低保金和残疾金一个月是2587元,儿子月工资2000元,加上每年的慰问金、土地流转费,年收入超过5万元,总算是脱贫了。
要脱贫摘帽,更要“锦上添花”。像袁明芳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劳动力,虽说是脱贫了,可要提高生活幸福指数还有较大困难。给袁明芳这样的困难户装上光伏发电设备,既可以保护环境,又给了他们一个“阳光存折”。
*以上图片均已授权
项目执行计划:
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家庭,只能依靠现有帮扶政策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持续稳定发展能力还比较弱,一旦遭遇生病、意外等情况,则无任何经济来源可以支撑。设置该项目,通过造血式帮扶,为家庭未来15-20年增加稳定收入来源。
(1)执行地点:江苏省内
(2)受益对象:江苏省内困难家庭
(3)受益对象筛选标准:由省慈善总会联合各设区市及相关县(区)慈善总会进行摸底排查
(4)帮扶模式:向困难家庭捐赠光伏发电设备,或集中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为困难家庭增添稳定的收入来源。
2025年7-8月份,项目启动,省慈善总会联合各设区市及相关县(区)慈善总会进行摸底排查,确定帮扶对象。
2025年9-10月份,进行公开招投标,因地制宜采购适合的光伏发电设备。
2025年11-12月份,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完成并网发电。
票据开取:
江苏省慈善总会将向捐赠100元以上爱心人士开具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捐赠收据,并出具捐赠证书。票据证书开具时间及流程:
1、注册用户请在捐赠后30日内,登录个人中心点击“捐赠票据”按流程申请捐赠票据。
2、如果有未登录的捐赠,请在捐赠后30日内,完成注册登陆流程后,在“捐赠票据”中点击“导入捐赠”,输入捐赠交易单号或订单号,以及捐赠金额,提交成功后按流程申请捐赠票据。
3、如有其他诉求,请拨打咨询电话:025-86639981